燕东园24号楼

暑假开始时,我们实验室把我们组安排到了燕东园24号楼以解决理二工位紧张的问题。之前也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安逸的地方,直到上周一个老爷爷登门拜访,才知道原来这还是一幢挺有历史的小楼。
燕东园最早建于1925年,当时还是燕京大学的教工住房。因为有洋人居住的原因,这批小别墅都造得非常结实。上次装修的师傅说,虽然现在小楼的内部都已经重新翻修过,但是整幢楼的大梁还是原来的,是一米宽的木桩,直接从一端伸到另一端,大抵是当时从美国直接进口的吧。
根据google的结果,“从1927年至1941年,容庚一直居住在燕东园内24号”,也就大抵是建成开始就给容庚居住了。当时几幢小别墅内部还是联通的,其中北面(也就是我们现在待的地方)是给洋人的用人居住的,所以楼梯特别狭窄而且还很陡峭,到现在还是如此————因为房屋内部结构并没有任何改变。
1941年-1952年之间24号小楼是给谁居住的不得而知,大抵也是燕京大学的教授吧。
1952年开始,24号小楼就分为了南北两部分,给两户不同的人家居住。当时南边住的是李汝祺教授,而北边住的就是这次探访我们实验室的老爷爷(大抵是叫周启博吧)的爸爸———周一良教授了。百度了一下,才知道原来周一良老先生曾经很长时间都是北大的历史系的教授,并且一直做到系主任。他也曾撰文回忆他在北大的住所(也就是燕东园24号楼),题目是《我五十年的住房问题》。这里面详细描述了当时他们家在燕东园24号楼居住的过程。虽然中间也曾试图增加住房面积等,但是最终未能实现。而周一良老先生在这里一直住了43年,直到1995年才搬入教师公寓。
1995年之后的燕东园24号楼的住户是谁已经不得而知了,大抵也是租出去给别人当办公场所了吧。在我们搬入之前应该空关了有一段时间了。再到如今的我们在此搞科研。
北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地方,而北大的那些老建筑们,往往也有着自己的故事。比如燕南园,比如燕东园。如今的我们若是追忆起那往昔的岁月,恐怕只能黯然神伤了吧。。

参考文献:
《燕京大学 燕东园》 http://chum818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10108747220120158948349/
《我五十年间的住房问题》 http://www.gmw.cn/02sz/2003-01/10/03-5FE7715C7625FB5448256D03002920CB.htm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